曹靖华故里陈列馆

任情随缘
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
位置: 首页 随笔 正文

   今天是在卢氏学习的第三天,上午随队来到了曹靖华先生位于卢氏五里川的“靖华故里陈列馆”。

IMG_20231025_114826.jpg

    曹靖华( 1897-1987 ) ,原名曹联亚,卢氏县五里川人,我国杰出的革命文学家,鲁迅和瞿秋白的挚友,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翻译介绍苏联革命文学的先驱者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翻译家、作家、教育家。

    新中国成立后,曹靖华长期在大学执教,在俄文教学、研究方面成就卓著,同时不懈致力于促进中苏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,为国家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奉献了毕生力量,作出了卓越贡献。   

     进入陈列馆,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曹靖华先生的塑像和毛主席对他的评语。

IMG_20231025_114724.jpg

   “靖华故里陈列馆”通过四个部分,采用图片、场景、文字等形式,展现了曹靖华足迹遍布天涯的传奇一生。

    1897年8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,1987年9月8日卒于北京。童年在家乡随父亲曹培元读书,初步接触了反清革新思想。五四运动前后,在开封河南省立二中读书。

IMG_20231025_111206.jpg

IMG_20231025_111119.jpg

    1919年,他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参加了“五四”运动。

IMG_20231025_110910.jpg

   1921年1月1日曹靖华和进步青年一块创办《青年》半月刊,曹靖华任主编及主要撰稿人,此刊也是“青年学会”的会刊。

IMG_20231025_111342.jpg

    1920年3月,曹靖华和涂亚超被推选为河南学生联合会代表,前往上海一品香大旅社参加全国第二届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,在这次会议上,结识了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、当时的旅日学生代表李达。

IMG_20231025_111436.jpg

IMG_20231025_111514.jpg

    1921年五一节后,外国语学社通知曹靖华、刘少奇、任强时、王一飞等人赴苏俄学习。他们乔装成记者乘货轮从上海出发,到达海参,途经交战区乘坐火车辗转至莫斯科。

IMG_20231025_111617.jpg

    1929年11月6日,鲁迅信约曹靖华翻译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名著《铁流》。曹靖华接信后于1931年五一节前译毕,译稿约20多万字。为了翻译《铁流》,鲁迅和曹靖华先后通信20余次,为防邮寄时丢失、躲避关口检查,曹靖华复写三份,并通过多种渠道辗转将译稿寄给鲁迅。

IMG_20231025_112010.jpg

    IMG_20231025_112026.jpg

       林伯渠:延安有一个很大的印刷厂,把《铁流》一类的书,不知翻了多少版,印了多少份。参加长征的同志,很少没有看过这类书的。不管长征路上多么艰难困苦,别的东西都丢光了,《铁流》总要带在身边。它成了激励人民,打击敌人的武器了...... 

    IMG_20231025_112042.jpg

   据不完全统计,在鲁迅与曹靖华交往的10余年间,曹靖华是鲁讯书信来往最多的人,《鲁讯日记》中直接记有与曹靖华往来的有近300处,来往书信292封,包括鲁讯生前最后一封信也是写给曹靖华,历经沧桑,保存下来的只余85封半。1965年夏,曹请华将信件原件交干许广平,托其捐给鲁迅博物馆。

   1934年,时值曹靖华父亲曹植甫先生65岁生辰之际,曹靖华邀请鲁迅为其父曹植甫老先生撰写教泽碑文,以纪念曹植甫从事教育工作45年。鲁迅历来尊师重教,看过曹靖华寄来关于曹植甫在山区任教的事迹后,对曹植甫老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,抱病欣然命笔,写成《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》,鲁迅撰写的《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》,也是一生中撰写的唯一一篇教泽碑文。

IMG_20231025_112657.jpg

IMG_20231025_112859.jpg

    曹靖华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,一类是往事漫忆,一类是即景抒情。而往事漫忆类的作品,是其散文创作中分量最重、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。尤其对白区文学活动与革命活动的回忆和对鲁迅、瞿秋白等革命先辈的缅怀,不仅具有史料价值,而且是写得很美的散文。如《素笺寄深情》《道是平凡却不凡》《好似春燕第一只》《无限沧桑话遗简》《望断南来雁》《忆当年,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》等。

IMG_20231025_113239.jpg

  1948年9月初,曹靖华接受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友兰聘约,出任该校西语系教授,讲授俄语及“苏联文学选读”。

  1949年9月,曹靖华由清华大学调至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。1951年8月,曹靖华出任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主任。在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开创阶段,曹靖华的建系指导思想十分明确,坚持外为中用,反对照搬苏联模式,时常强调:“我们是中国人,是北京大学;不是苏联人,不是莫斯科大学,更不是基辅大学,应该考虑中国的需要和实际。”对于学生的培养,曹靖华更是亲力亲为,孜孜不倦,要求学生们精通外语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汉语,要“两条腿走路”。曹靖华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,亲自动手编写了一套“苏联概况”讲义,举办一系列介绍苏联的讲座,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。虽然担负着繁重的社会工作,但还是坚持为学生开设“苏联文学作品选读”和“苏联文学史”等课程,上世纪80年代又主编《俄苏文学史》三卷本。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。在曹靖华的关心指导下,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不断成长,几十年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,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俄语人才。

IMG_20231025_113505.jpg

  1987年3月10日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名誉博士学位,同年8月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他各国人民友谊勋章。

IMG_20231025_114300.jpg

   曹靖华一生热爱党,热爱祖国,坚持真理,追求进步。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,将自己的文化使命始终与党和人民事业紧密相连。他立场坚定,爱憎分明、刚直不阿、大义凛然,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、一个革命者的可贵品质,身后被誉为“一代宗师”   

IMG_20231025_114345.jpg  

    1987年9月8日凌晨,曹靖华在北京逝世,终年90岁。

     曹靖华先生的一生是艰苦的一生,也是奋斗的一生,在他90年的生涯中,经历了清末以来我国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段,留下了不少传奇的故事,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现代名人。

      附:曹靖华生平年表

IMG_20231025_114518.jpg-END-


1、苏楠博客(www.snbk.cn)站内除标识“转载”文章外,所有文章版权均归本人原创所有。
2、为了保护原创合法权益,如需转载、复制、转帖等,务必在转发时注明原文的出处链接。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一个传统的老人
« 上一篇 2023-10-16
北方城市,有水则灵
下一篇 » 2023-10-27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发表评论

共1条评论,828人围观

头像 老张 说道:
2023-10-27 ·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

曹老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

«    2024年2月    »
1234
567891011
12131415161718
19202122232425
26272829

最近发表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